成都中醫藥大學有哪些專業?
來源:四川職高信息網 時間:2023-02-01 16:25
一、成都中醫藥大學學校專業大全
成都中醫藥大學共設17個學院,31個本科專業。學校有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3個,覆蓋中醫、中藥、中西醫結合二級學科16個博士授權點,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7個,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9個。設有博士后流動站3個、博士后工作站4個。學校有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,省部級重點學科44個。
成都中醫藥大學具體專業設置如下:

具體專業 | 專業大類 | 專業小類 |
食品質量與安全(本科) | 工學 | 輕工紡織食品類 |
制藥工程(本科) | 工學 | 化工與制藥 |
藏藥學(本科) | 醫學 | 藥學 |
藥物制劑(本科) | 醫學 | 藥學 |
中藥學(本科) | 醫學 | 藥學 |
藥學(本科) | 醫學 | 藥學 |
護理學(本科) | 醫學 | 護理學 |
針灸推拿(按摩)學(本科) | 醫學 | 中醫醫學 |
中西醫臨床醫學(本科) | 醫學 | 中醫醫學 |
中醫學(本科) | 醫學 | 中醫醫學 |
康復治療學(本科) | 醫學 | 臨床醫學和醫學技術類 |
醫學檢驗(本科) | 醫學 | 臨床醫學和醫學技術類 |
臨床醫學(本科) | 醫學 | 臨床醫學和醫學技術類 |
衛生檢驗(本科) | 醫學 | 預防醫學 |
植物保護(庇護)(本科) | 農學 | 植物生產類 |
公共事業管理(辦理)(本科) | 管理(辦理) | 公共管理(辦理)類 |
生物科學(本科) | 理學 | 生物科學 |
應用心理學(本科) | 理學 | 心理學 |
英語(本科) | 文學 | 外國語言文學類 |
市場營銷(本科) | 管理(辦理) | 工商管理(辦理)類 |
工商管理(辦理)(本科) | 管理(辦理) | 工商管理(辦理)類 |
對外漢語(本科) | 文學 | 中國語言文學類 |
食品營養與檢驗教育(本科) | 教育 | 職業技術教育類 |
運動康復(本科) | 教育 | 體育學類 |
運動人體科學(本科) | 教育 | 體育學類 |
社會體育(本科) | 教育 | 體育學類 |
體育教育(本科) | 教育 | 體育學類 |

二、成都中醫藥大學學校優勢
成都中醫藥大學學校優勢:成都中醫藥大學共有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、省級特色專業7個,國家級精品課程5門、省級精品課程31門,截至2013年9月成都中醫藥大學承擔科研項目共889項 ,其中國家“863”項目和“973”項目、國家“十五”攻關項目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81項,“973”項目7項,其中牽頭項目1項,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,“863”項目15項。“十五”以來,獲得各級各類科技成果獎74項,其中部省級32項。

三、成都中醫藥大學優勢專業簡介以及培養目標
成都中醫藥大學優勢專業簡介——國家級重點學科(針灸推拿(按摩)學)
針灸和推拿(按摩)屬養生治病之道。針、灸有別,針法指在體表的腧穴上進行(停止)針刺、叩擊、放血等操作,灸則指用艾絨做成艾柱、艾條或艾絨裝入溫灸器中,點燃后熏灼皮膚的一定(必然)穴位,進行(停止)溫熱刺激。針灸推拿(按摩)學專業為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、國家級特色專業,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和國家級精品課程,創建了以就業導向,面向社會需要和行業崗位需求為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。
針灸推拿(按摩)學專業主要培養掌握中醫學和現代醫學的基礎(根底)理論,具有扎實的針灸推拿(按摩)基本(根本)知識和基本(根本)技能,熟練地運用中醫藥、針灸推拿(按摩)等方法治療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,能從事中醫、針灸推拿(按摩)臨床、教學、科研等工作的專門人才。學科圍繞“經穴效應特異性的基礎(根底)與臨床研究”、“循證針灸學與針灸臨床療效評價研究”、“針灸作用的神經-內分泌-免疫機制研究”、“針灸時辰效應研究”四個穩定(不變)的研究方向(標的目的)。
針灸推拿(按摩)學專業擁有中央與地方共建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、國家中醫藥管理(辦理)局重點研究室和三級實驗室、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等支撐條件。學科已形成以中青年為主體、老中青相結合的高層次、高水平學科團隊,整體實力雄厚。學科擁有全國唯一的2個針灸“973計劃(方案)”項目首席科學家,匯聚(會聚)了四川省有突出貢獻(奉獻)專家、省級和廳局級學術技術帶頭人等十余人。科學既有教學經驗(經歷)豐富、學術造詣精深的針灸專家,又有年富力強、勤奮進取的中青年骨干。學科創新協作的研究團隊,平均年齡37歲,其中高級職稱人員比例達到(到達)55%,碩、博士學歷者比例達到(到達)77%。擁有中央與地方共建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、國家中醫藥管理(辦理)局重點研究室和三級實驗室、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等支撐條件。學科已形成以中青年為主體、老中青相結合的高層次、高水平學科團隊,整體實力雄厚。學科擁有全國唯一的2個針灸“973計劃(方案)”項目首席科學家,匯聚(會聚)了四川省有突出貢獻(奉獻)專家、省級和廳局級學術技術帶頭人等十余人。科學既有教學經驗(經歷)豐富、學術造詣精深的針灸專家,又有年富力強、勤奮進取的中青年骨干。學科創新協作的研究團隊,平均年齡37歲,其中高級職稱人員比例達到(到達)55%,碩、博士學歷者比例達到(到達)77%。